首頁|新聞|軍事|汽車|游戲|科技|旅游|經濟|娛樂|投資|文化|書畫
飯后偶爾打幾下飽嗝,將胃腸內的空氣排出,是正常的生理現象。如果偶然連續(xù)打嗝,一般喝杯熱水或按壓合谷、內關等穴位,癥狀便會很快消除。可有些患者卻是打嗝不止,少則數分鐘,多則數日,有些反復發(fā)作者甚至會數月、數年不愈。
何女士今年五十歲,三年前她開始有飯后胸腹飽脹的感覺,一按摩便會打嗝。漸漸地,她需要人為地用打嗝的方式將體內的氣體排出,否則便覺得腹內像是被塞了團棉花,異常難受。半年后,她又常不由自主地打嗝不止(醫(yī)學上多稱呃逆)。
這種情況白天出現的次數較多,晚上會相對減少,睡眠時會自然消失,早餐后,又會出現。
何女士說,三年前的一次落枕,持續(xù)了幾個星期才好,從那以后,她便落下了頸、背部愛酸痛的毛病。她有時會覺得頸、胸、背仿佛被扯緊了、呼吸不暢,還伴有頭暈癥狀,隨后就出現了打嗝不止的怪病。臨床檢查發(fā)現,何女士的頸部因長期打嗝,肌肉痙攣僵硬,第三至第七頸椎腫脹,能摸到索狀硬筋,壓痛感明顯,X光片顯示,她的頸椎生理彎曲已變直,頸椎中段輕度向后移位并稍微反張,第七頸椎向右偏移,因此被診斷為“頸性呃逆”。
對此,治療時采用了理筋手法放松頸、肩、背部的緊張肌肉,并在頸椎牽引器下配合使用治脊理筋手法,糾正其病理性錯位的關節(jié),改善頸椎反張角度。
經過五次治療并配合內服中藥后,何女士呃逆的癥狀明顯減輕了,第十次治療后,她的呃逆癥狀完全消失,至今未再復發(fā)。
呃逆表面上癥狀很簡單,但牽涉到的區(qū)域卻比較復雜、廣泛,很難被確診。但因頸椎病而引起的呃逆,只要糾正錯位關節(jié),癥狀便會很快消失。
(責任編輯:唐展)